hth注册

从拔尖人才到领军人物 创业16年来不炒人

  此前的“双11”火爆全国,让京东的刘强东又火了一把。仲恺有个刘圣东,不过他跟刘强东没什么关系,仲恺的刘圣东是做电源的,很多电视机里面的电源都是他的公司产出的。两年前,他被评为仲恺高新区拔尖人才,最近,他又成了仲恺高新区领军人物。作为仲恺高新区的拔尖人才,刘圣东更感到人才的难得,在他创业的16年期间,无论是对已经“过气”的员工、设备,还是面对金融危机,他从未主动裁过一个人。

  此前的“双11”火爆全国,让京东的刘强东又火了一把。仲恺有个刘圣东,不过他跟刘强东没什么关系,仲恺的刘圣东是做电源的,很多电视机里面的电源都是他的公司产出的。两年前,他被评为仲恺高新区拔尖人才,最近,他又成了仲恺高新区领军人物。作为仲恺高新区的拔尖人才,刘圣东更感到人才的难得,在他创业的16年期间,无论是对已经“过气”的员工、设备,还是面对金融危机,他从未主动裁过一个人。

  刘圣东这辈子和电源分不开,从高压电源到低压电源,从家电电源到工业电源,然后又到现在的风力与太阳能发电设备……每一步他都顺势而为,并取得了成功。1991年,他从青岛大学电子与精密仪器专业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德州一家电器厂工作,从那开始就接触电视机的高压包技术。高压包有些人可能不懂,实际上的意思就是CRT电视的“大”,里面的高压电源可是电视机的核心部分,从此,他就与电源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5年左右的时候,刘圣东被公司派到广东来做产品后期维护,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广东市场的营销工作也交给了他,他一人身兼多职,这也磨练了他。“我们做技术的,哪懂得营销,那时候出去见客户,说话都不好意思,还脸红。”刘圣东笑着说。

  来到广东,也让刘圣东见识到了这里经济的发达。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那时他在山东的工资才160元,西瓜几分钱一斤,而在广州则要一块多一斤。随着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电视行业的快速的提升,刘圣东的业务也慢慢变得多,总部决定在广东再设立一个分厂,让刘圣东全权负责。就这样,1998年,三华公司在惠州成立。当年他带了20多个小伙子南下,现在已发展成了上千人的大企业。

  度过了CRT电视的黄金期后,这几年平板电视又唱主角了,刘圣东也顺势而为,做起了平板电视的低压电源。但由于电视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也压得越来越薄,刘圣东开始考虑转型做别的产品,后来选择了工业电源,也就是复印机、程控交换机的电源。做企业的过程中,刘圣东觉得转型最难,转型的难处就在于人才的配备和新产品的研发。自己作为仲恺高新区的拔尖人才,他更感到人才的难得。

  为了解决人才问题,他与广东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多个高校合作,让教授在学校给他们研究项目,刘圣东还选择一些研究生,从第二学年就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跟着教授做项目,毕业后可以优先到公司工作。刘圣东还想了一招来留住人才:大学生来公司工作满两年后,如果要在惠州买房子,企业能无息借给首期款,硕士研究生只要工作满一年,就能够轻松的享受这个福利。

  刘圣东爱才惜才,这个特点还曾让他获得了一次意外的业务。当年不做高压包后,公司就有100多名做高压电源的工程师空闲着,按照一般公司处理,这批人可能就被开了。但刘圣东不同,他还高薪养着这批人,只要他们不主动提出辞职,他就不会开除他们。当时,这个做法还引起了其他一些人的质疑,刘圣东解释说,这些人都是公司的元老功臣,不能轻易舍弃。同样,当时花了100多万元买的一台做高压电源的新设备,也一直空闲在那里没扔掉。

  没想到,这些人才和设备后来果真发挥了作用。那时刘圣东的客户松下公司正在为它们的一款空调找电源,普通空调都是加一层过滤网简单地过滤一下空气,而这种空调需要高压电源在金属网上产生静电电压,使其既可以过滤雾霾,吸附灰尘,又可以产生负离子。当时松下公司已经在各地找了一两年,都没找到比较合适的电源产品,刘圣东发现这个机会后,让公司做高压电源的工程师花2个月的时间就研发出来了合适的产品,不仅让那批工程师和设备派上了用场,还给公司增加了新的产品和利润点。

  同样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刘圣东也没有裁掉一个人。说到金融危机,对刘圣东来说,当时确实是个危机,不过后来又成为一个转机。

  2008年10月19日,刘圣东准备去日本谈客户,走前一天,公司的订单暴多,很多客户直接来到公司,要求刘圣东优先交付他们的产品。21日晚上,公司接到了客户电话,要求暂停订单生产,刘圣东随后就从日本电视台看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消息。

  金融危机爆发后十几天内,刘圣东也处于彷徨中,没了订单,不知道经济何时好转,公司未来也不知道怎么。不过,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多年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得到了两个契机:一个是三星公司原本生产高压包的内部工厂将减产,这部分产能释放了出来;另一个是索尼公司原来DVD工厂关停,整机都交给T CL做,而T CL一直都是刘圣东的主要合作伙伴。这样一来,他的订单也来了。刘圣东把这些机遇归结为与合作伙伴多年良好的关系,和产品的优势。

  别看刘圣东发展顺利,就以为企业好做,其实也是付出十倍努力才有一分收获的。为了扩展业务,不论是哪里的展览他都会去参加,近的如深圳、香港,远的如美国、日本,还有惠州政府组织的惠货全国行,“每次参展最多花几万元,十次也就是几十万,如果其中有一次有收获的话,那就赚了。”刘圣东说,如果去深圳、香港,他会包辆大巴,把公司各部门负责人都带过去参加,一个是为了拓展业务,另一个也是让他们去看看,了解市场和最新技术产品。

  为了开发新产品,刘圣东的公司特别成立了一个创新事业部,这几年,他们与台湾一家公司合作,生产助听器。因为美国很多大兵,年轻的时候打仗,年纪大了耳朵听力就不太好,因此助听器的市场需求还比较大。获此信息后,五六年前,刘圣东就开始研发助听器,并与清华大学声学研究所合作,现在他们的产品已经获得了医疗许可证,主要都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利润也很可观。

  刘圣东没想到,他做助听器,后来却因此做起了公益活动。两年前,祖籍广东的澳大利亚纸业大王魏基成推出“天籁列车”计划,为听力障碍者免费提供助听器,为此,他进行全球招标,选择能为这个慈善计划生产助听器的企业。当时全球主要助听器生产厂商都去投标了,包括西门子公司。刘圣东也去了,最终,品牌也不是很响,生产规模也不是很大的他们却中标了。原来,刘圣东有自己的优势,正因为规模不大,他能够准确的通过慈善基金会的要求来定制助听器,还有作为中国企业,他提出可以和基金会合作,在国内开展公益活动,配合基金会选择帮助那些听障人士。

  去年一年,刘圣东和基金会就通过慈善总会、民政部门、政协和社会公益组织等,生产捐献了15万台助听器,今年预计能够达到20万个。魏基成先生也挺感动,原计划与刘圣东只合作2年的,现在决定无限期合作下去,只要有需求,他们就会继续捐献。刘圣东说,自己的产品不比国外知名品牌差,但价格却低很多。他不想做高大上的产品,只想便宜点,做每个听障人士都能够戴得起的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