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资质

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原理与应用
2024-01-02 产品证书

  单位:1.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如何从根本上消除电池系统的“短板效应”是储能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目前业界解决“短板效应”的主要手段是追求电池单体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的一致性,这必然导致边际成本慢慢的升高,同时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电池系统“短板效应”。因此,本团队率先提出了基于能量数字化的动态可重构电池(dynamic reconfigurable battery,DRB)储能技术,改变了电池发明以来固定串并联的应用范式,将电池之间的物理连接由传统固定串并联的刚性连接改变为程序控制的柔性连接,经过控制每个电池接入充放电回路里的时间实现了“尽力而为”的电池能量管控模式。接着,本团队提出了基于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的能量控制和系统级本质安全操控方法,将能量控制问题表示为一个优化问题,并分析了基于可控串并联技术的本质安全操控方法。大量实际运行数据表明,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能极大提升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能量效率,为构建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电池储能系统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高比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接入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储能系统对维持电网电能质量、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具有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电能效率等优点,且电动汽车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动了电池有关技术的进步,使得电池在电力储能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电池储能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成为制约电池储能发展的重要的条件。此外,随着大量动力电池达到退役年限,怎么来实现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也成为了电池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储能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电池系统的“短板效应”,即电池网络的整体性能取决于网络中性能最差的电池单元。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消除电池系统的“短板效应”是储能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为了克服电池系统的“短板效应”,现有的技术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追求电池单体的一致性,将电池单体间的差异通过工艺、技术、分选、成组等手段不断缩小,使之满足电池系统一致性的要求。然而,追求一致性的边际效应递减,尤其是对于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而言,随着电池一致性要求的提高,退役电池分选与重组的成本也随之增大。此外,即使电池单体在出厂时保持一致性,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不同单体的工作环境存在差异,在充放电循环中这种差异性会不断累积放大,“短板效应”的问题依然难以避免。另一种思路是设计电池网络的均衡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两大类。现有的技术路线以主动均衡为主,通过电容、电感、变压器、电力电子变换器等设备构造额外的能量传输通道,实现电池能量在不同单元之间的转移。然而,基于主动均衡的电池网络往往采用“只串不并”的方式形成电池簇,多个电池簇需要并联以提供足够的输出容量,而电池簇间的并联会产生环流的问题。此外,现有的主动均衡方法主要围绕电力电子变换器展开,而变换器的工作频率往往是千赫兹级,在电力电子高频开断的过程中会带来额外的开关损耗,降低电池系统的能量效率。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电池单元间的差异性是难以避免的,即差异性是绝对的,一致性是相对的。因此,接纳和管理电池差异性,是电池储能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最近,得益于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dynamic reconfigurable battery network,DRBN)能够将千瓦级的连续能量流离散化和数字化,从而将传统的模拟电池储能系统转变为新型数字储能系统,为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一致性提供了新路径。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和样机验证阶段,缺少大规模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运行分析与数据验证,此外,实际工况下动态可重构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管控效果尚不明晰。

  有鉴于此,本工作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对大规模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做多元化的分析。首先,本文从能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出发,阐述了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原理和架构;然后,分别提出了基于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的能量控制和系统级本质安全操控方法;接着,对储能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来进行分析,从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电热一体化管控和安全运行等方面验证了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性能;最后,围绕“大与小”“高与低”“新与旧”等问题对电池储能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迷思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着低压低功耗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基于能量数字化构建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构想成为可能。传统电池管理系统通常采用IGBT实现电池能量管控,具有高电压、大电流、高功率的特点。DRBN的最小管控单元是模组级,具备低电压、小电流的特征,因此与MOSFTE的典型应用场景非常契合。表1给出了MOSFET和IGBT的性能比较,其中MOSFET的导通电阻较小、通态损耗小。此外,与IGBT相比,低压低功耗MOSFET的价格更低,在构建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时具有更强的价格优势。

  DRB储能系统是一个分布式低压系统,其中MOSFET在关断状态下所承受的最大电压不会超过电池模组的工作电压,典型值为几伏到几十伏,这极大提升了安装和运维过程中的操作安全性。此外,MOSFET的最大工作电流也不会超过电池模组的最大电流,典型值为几十安到几百安。另外,DRBN的重构频率为赫兹级,远低于目前电力电子变换器中百千赫兹级的开关频率,故相较于传统均衡电路中采用的电力电子变换器,DRBN能够有效降低能量管控系统的损耗,提高电池储能系统的能量效率。

  DRBN的基本思想与传统BMS的电池均衡思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电池的容量可以表示为电流和时间的乘积,传统的电池均衡方案都是从电流的角度入手,通过调节流经电池单元的电流实现容量的管控,DRBN从时间的维度入手实现了“尽力而为”的电池能量管控模式,即

  其中,∆t表示电池接入充放电回路里的时间。DRBN将来自不同电池单元的“能量切片”按照时间轴进行调度排布,可用容量越大的电池单元在时间轴上排布的时隙数越多,即接入充放电回路里的时间越长。这种以时间为中心的电池能量管控方法所采用的频率为赫兹级,从而避免了高频电力电子器件带来的开关损耗。

  电池储能系统通常需要将大量电池单元串并联以满足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要求。然而,由于电池单元之间存在差异性,直接并联会导致环流。因此,传统电池储能系统不允许将电池单元直接并联,而是将电池单元串联构成电池簇,再由许多电池簇通过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流器(DC/DC或DC/AC)进行簇级并联,如图1所示。每个电池簇的输出端与一个DC/DC变换器连接,用来实现直流电压的变换和电池簇的能量控制。此外,针对电池单元不一致性的问题,传统电池储能系统需要配置主动或被动均衡电路。然而,这种固定串联的电池簇结构无法实现故障电池的精确隔离,当簇内的某个电池单元发生故障时,整个电池簇都必须停止运行,因此电池储能系统在设计时需要留出足够的裕度以防止故障造成的电池簇乃至整个系统停机。

  与传统固定串联叠加电池管理系统的方案不同,DRBN以电池能量数字化为基础,通过电池单元与低压低功耗电力电子器件深度耦合的方式实现电池能量离散化,并通过数字能量交换系统实现电池模块级的数字能量管控,其架构如图1所示。DRB储能系统与传统电池储能系统的区别在于,DRBN通过开关的通断实现电池能量的离散化和数字化,通过控制不同电池单元的充放电时间来实现电池能量均衡,因此DRBN不再需要传统电池储能系统中的均衡电路。此外,数字能量交换系统能够实现电池单元之间的可控并联,从而消除了电池单元直接并联所带来的环流问题。传统电池储能系统中DC/DC环节的作用是控制不同电池簇的出力,实现充放电功率在不同簇间的均衡分布,而在DRBN中,电池单元间实现了可控并联,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电池簇的概念,因此DRBN不需要DC/DC模块,极大降低了系统造价,提升了系统效率。

  数字能量交换系统(digital energy switch system,DESS)是DRB储能系统的控制模块,用于实现电池网络的状态监测、一致性管控、安全保护等功能,其理论架构如图2所示。DESS具备测量、计算、控制、保护等功能,首先,电压、电流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电池数据通过数据总线传输到DESS;接着,DESS根据已知的电池状态信息对电池的性能进行评估,如SOC、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估算;然后,DESS根据负载需求制定充放电方案,使系统在满足负荷的前提下,实现电池的一致性和电热安全管控,并通过数据总线将控制信号下发至各个开关。此外,DESS能够及时监测电池网络的异常状态,若电池出现了电、热、力滥用或其他异常情况,DESS能够操控开关及时切除故障。

  电池单体的非线性效应会影响系统的能量控制。非线性效应包括电流效应和恢复效应,电流效应指电池单体的可用容量随着电流倍率的增加而减少,恢复效应指当电流突降为零时电池单体的容量会少量恢复。在DRBN中,每个电池单体都工作在脉冲放电模式下,因此电流效应和恢复效应更为显著。在运行控制过程中考虑电池的非线性效应,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系统级本质安全强调从根源上消除部分危险、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而不是发生事故后尽可能减低故障带来的损失。DRB储能系统从三个层面保证了储能系统的本质安全:可控并联降低热损耗、动态重组防止热堆积、故障电池的快速切除。

  DRBN由于具备电池模组间的均衡能力,故可以实现电池单元的可控并联,这是实现工作电流级均衡和消除环流的重要手段。理论分析表明,对于n并的系统,DRBN的发热功率是传统电池网络的1/n³,这表明DRBN的柔性连接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电池单元的产热功率,抑制温度的升高,从而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此外,可控并联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电池单体发生热堆积和热失控的风险。如图3所示,传统固定串联电池储能系统中的电池单体差异性会导致温度的不一致。而DRBN会根据负载情况自适应地采用N选k的控制策略,即从N个并联的电池单元中选择k个接入系统。未被选中的电池单元没有电流经过,不会产生新的热量,因此在闲置的时间内电池单元能够散热,从而避免热堆积。除了电池单元级的可控并联外,DRBN还可以实现电池单元的可控串联,即在串联方向上选中任意数量的电池单元接入系统。可控串联可以在串联的维度上消除电池差异性,有助于实现电池储能系统的智能运维。

  除了通过可控串并联技术实现热管控外,数字能量交换系统还能够快速切除故障电池模组,故障电池被切除后,与电池网络的其他部分相互隔离,故障模组上不会流过工作电流,从而避免由于工作电流的产热导致故障的进一步恶化。此外,锂电池从微短路发展到热失控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磷酸铁锂电芯的自发热起点温度一般在100~130 ℃,储能电池正常使用温度在50 ℃以下,那么在50~100 ℃的温度变化过程是对电芯进行温控处理的关键窗口,这个窗口时间是小时级。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能够在早期对电池进行提前预警和快速隔离,实现毫秒级故障检测、微秒级快速切除,在电池达到热失控临界温度前就将其从网络中断开,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热失控的发生。在电池故障发生后,传感器会继续采集故障电池模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数据,并反馈到数字能量交换系统。系统会对故障模组的状态进行判断,包括是否误判、是否出现新的异常情况等。最后,故障电池模组通过智能运维平台实现定期更换。

  本节将根据基于DRB电池储能技术建设的10 MW/34 MWh数字无损梯次利用储能示范工程的测试和运行数据进一步对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性能进行验证,该储能电站位于内蒙古达茂旗,其现场如图4所示。

  该10 MW/34 MWh储能电站由20个数字储能集装箱构成,每个数字储能集装箱包含4个数字储能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电池单元、数字能量交换系统和分布式PCS系统组成,直流侧电气规格为716 V/480 Ah。具体来说,每个子系统由42个51.2 V/200 Ah的退役动力电池模组按照3并14串的拓扑连接而成。每个电池模组为磷酸铁锂电池,包含16个串联的200 Ah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规格为3.2 V/206 Ah,充电截止电压3.65 V,放电截止电压2.0 V。储能电站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参数如表2所示。

  数字能量交换系统中包含电池能量交换机、电池能量集线器、电池能量适配器、电池能量网卡等4个核心设备,用于系统的状态检测和运行控制,实现电池模组级充放电均衡以及疑似故障电池模组的在线 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集装箱内部场景图

  在本例中,储能系统工作在满充满放的工况下,本节取3并14串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一个充放电循环做多元化的分析。充电过程先采用160 A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充电截止电压后转为恒压充电,当充电电流减小到6.18 A(0.01 C)时认为充电终止。放电过程采用180 A恒流放电,当存在一个电池单体达到放电截止电压时认为放电终止。系统工作的环境温度为12 ℃,采用的冷却方式为风冷。

  图6给出了场站中的某个DRBN在充放电过程中模组SOC的变化情况。在充电开始时,42个电池模组的SOC具有较大的差异性,SOC的最大值为20%,最小值为6%。当充电过程结束后,SOC最大值变为99%,最小值为93%,模组SOC的方差从开始的15.1185降至2.7738,极差从14%降至6%。对于放电过程,起始时刻SOC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98%和59%,放电结束后最大和最小SOC分别为8%和3%,SOC方差从96.3362降至2.0862,极差从39%降至5%。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是充电过程还是放电过程,经过DRBN的一致性管控后电池模组的SOC差异性均减小,这验证了DRB储能系统的均衡能力。

  DRBN能够在线实现电热一体化管控,即在保证温度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电压的均衡。图7(a)给出了某个DRBN在充电过程中模组电压的变化情况。在充电开始时,模组电压最大值为51.5 V,最小值为48.3 V,当充电过程结束后,电压最大值为54.0 V,最小值为53.3 V,模组电压方差从501降低至22.6,极差从3.2 V降低至0.7 V,这表明充电过程中的模组差异性在减小。此外,图7(b)给出了温度曲线 ℃。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模组温度的方差从初始值0.4263下降到0.3362,最大温差保持稳定。尽管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网络的整体温度呈上升趋势,但从温度曲线的变化中不难看出,DRBN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热均衡状态。

  图8给出了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温度曲线。初始时刻最大和最小模组电压分别为52.9 V、51.3 V,由于终止时刻电池的电压特性变化较大,故取SOC为20%左右时的电压数据作为对比。此时最大和最小电压分别为50.7 V、49.5 V,电压方差从209降低至148,极差从1.6 V降低至1.2 V。此外,42个模组的温度曲线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初始时刻和放电结束时温度的方差分别为1.0113和1.0612,这表明尽管放电过程电池产热导致系统整体温度上升,但是模组间的温度差异性始终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不会出现电池模组的热滥用。因此,通过对储能场站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电热一体化管控的能力得到了验证。

  在4.2节所述的工作模式下,数字储能系统采集到一次电池模组出现故障时的数据。图9是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隔离故障模组的全过程。电池储能系统原本工作在恒功率放电模式,在492 s时,某个电池模组发生故障,表现为模组的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OCV)从52 V跌落至20 V左右,明显低于安全电压范围的下限值。此时开关阵列立刻动作,将故障模组切除。此时系统仍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故障模组的出力由系统中其他健康模组承担。然而,当该故障模组被切除后模组电压发生了自恢复。因此,在切除后经过48 s的时间,DESS对该电池模组作尝试性接入。此时模组电压再次发生跌落,并在较低的电压区间内不断振荡,这表明该模组发生了不可逆的损伤,需要进行运维更换。系统停止运行后,用万用表测量故障模组的端口电压为9 V,证实了模组的故障情况。

  动态可重构系统能够克服电池网络的“短板效应”,实现电池模组间的均衡,因此其可靠性和系统寿命相较于传统电池系统有明显的提升。储能系统寿命的评价依据为总系统当前时刻的健康状态(系统SOH),系统可靠性评价依据为系统当前时刻任意电池模组的SOH不低于某一阈值的概率。文献[21]给出了不同策略控制下的储能寿命衰退及可靠性变化情况,固定拓扑的储能系统运行寿命仅为1929天,可靠性阈值为50%SOH时,可靠性为87.95%;相较于传统网络,动态可重构拓扑下储能系统的运行寿命延长至3614天,可靠性阈值为30% SOH时,可靠性为95.82%。可以看出,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可以有效延长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对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经济性的分析可以从建设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两个方面展开。针对建设成本,动态可重构电池的储能系统造价与传统方案的电池储能系统造价基本持平。第一,在电池本体层面,动态可重构的储能方案能够兼容不同种类、不同特性的电池模组,具备管控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的能力,对电池出厂时的一致性没有严格要求,因此降低了电池选购的成本;第二,在电池管理系统层面,对于具有相似管控能力的电池储能系统,动态可重构的储能方案主要通过电池能量交换系统等二次设备实现电池均衡和能量管控,不需要配备传统储能方案的电池均衡电路和电力电子变换器模块。

  针对全生命周期成本,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相较于传统方案具有更明显的经济优势。第一,在系统效率层面,动态可重构的方案能够克服“短板效应”,使电池的容量和电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第二,在电池寿命层面,动态可重构的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模组级均衡,避免出现过充、过放、过温等削弱电池寿命的工况,从而提高电池系统的循环次数和使用寿命,降低储能系统的平均度电成本;第三,在系统运维层面,动态可重构的方案能够识别出电池网络中的故障模组和性能较差的模组,且由于系统具备自动隔离故障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实时运维,降低了运行维护的成本;第四,在系统安全层面,动态可重构的方案可以实现系统级本质安全,不仅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概率,还能够精准切除故障电池模组,这降低了潜在的事故成本。

  首先是“大与小”的问题,即电池储能系统采用的电芯容量多大是合适的。大容量的电芯优势主要集中在电池能量管控节点相对较少,系统集成难度低,同时电池组零部件使用量少,降低储能系统集成难度和单位造价成本。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大容量电芯内部是由多个70 Ah或140 Ah的卷绕单元采用内部直接并联的模式共用一个电池外壳组装而成,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环流等安全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加大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电芯体积和容量增大,导致电芯自身散热性能差,系统集成中的电热安全管控难度增大。目前大容量电芯主要应用于电力储能领域,大容量电芯成本的降低尽管可以直接带来首次投资成本的降低,但是并不能推导出电池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的结论。相较于追求电芯的大容量,基于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电池储能系统架构能够兼容多种容量规格的电芯,在提升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容量利用率和系统循环寿命方面具有优势。

  其次是“高与低”的问题,即电池储能系统究竟需要选用多大的直流侧电压等级。基于目前“只串不并”的成组方式,提高电池簇级功率密度只能通过采用大容量电芯和高等级簇级电压的方法。目前典型的高压系统是单串1500 V或级联式/高压直挂式等更高电压等级的电池储能系统,其优势在于简化场站设计,降低并网成本。然而,将3 V左右的低压电池单体应用于高电位的工作环境下,高电磁场会对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产生影响,使得电池的老化机制和安全边界严重偏离电池型式试验的结果,对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形成巨大挑战。在电力系统中,电池储能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系统的电压输出,还要考虑电池的电化学反应特性,从电池系统的本质安全出发才能给出电池储能系统的最优化设计。相较于追求采用大容量电芯和提高簇级电压等级以提升电池簇功率密度的做法,基于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电池储能系统架构通过可控并联,在1000 V电压等级实现电池储能系统的高功率密度,极大提升了系统的本质安全和安全电压下的操作运维。

  第三是“新与旧”的问题,即如何准确评价一个电池单元的状态。电池作为一个电化学反应装置,受充放电倍率、环境温度、循环次数等多种工况因素的影响,其存放和使用过程中的非线性、不确定性和老化是必然的,这与电池的出厂一致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此外,目前电池寿命通常指出厂时采用加速老化测试得出来的循环寿命,而电池储能系统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其运行时间要达到20年,且在此期间会面临多种动态工况环境,因此采用出厂一致性和循环寿命来测算电池储能系统在20年中的使用效果、系统安全边界、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指标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上退役下来,未来海量退役动力电池的绿色高效利用也是一个关系到电动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闭环的重大课题。基于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电池储能系统架构通过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时空细粒度感知和控制,类比于计算机硬盘的使用过程就是检测过程也是计量过程,可以实现电池单元的“用检一体”的在线精准状态估算和运行潜力评估及容量计量。此外,基于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电池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地屏蔽电池本体在物理和化学上的差异性,实现了退役动力电池“车上-车下”的无缝衔接,极大提升了退役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力支撑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电池资产绿色高效利用的新模式。

  本文针对传统电池储能系统的“短板效应”,提出了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以提高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能量效率。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分析了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原理和架构,DRBN将电池网络的连接方式由传统固定串并联的刚性连接改变为程序控制的柔性连接,创造性地开辟了从时间维度实现电池网络能量管控的路径;②提出了基于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的能量控制和系统级本质安全控制方法,能量控制以系统能量效率为目标设计优化算法,系统级本质安全控制从可控串并联的角度提高安全性;③大量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具备SOC均衡和电热一体化管控能力,充放电过程中的最大SOC差值控制在5%以内,模组最大温差控制在5 ℃以内;此外,故障前后的运行数据表明,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能及时切断故障电池单元,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通讯作者:慈松(1970—),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能源交叉技术、嵌入式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E-mail:

  30000套/年 最高限价4.8亿!社牛科技20KW/h户用储能电池供应商招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月1日,社牛科技发布“住人集装箱”整箱整备生产制造-配套20KW/h户用储能电池供应商优选招标公告。招标内容为20KW/h户用储能电池一年30000套,同时要求“住人集装箱”整箱整备出厂后40年内提供售后服务。招标限价4.8亿元,要求投标人为户用储能电池专业生产制造商,还需具有2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3年12月29日,2024年深圳联通基站储能系统服务项目比选公告发布。公告显示,本项目现通过公开比选的方式选取1家供应商负责为深圳联通提供900个直供电基站的全套储能设备及配套改造服务、维保服务,设备及软硬件包括但不限于:额定容量200Ah或以上的铅碳蓄电池组、网管及控制装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3年12月29日,长沙市工信局印发关于申报2023年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做大做强专项项目的通知。公告如下: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长沙市财政局关于申报2023年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做大做强专项项目的通知湘江新区科创产促局、财政局,各区县(市)工信局、财政局,各园区经发(产业)局、财政

  14项储能、新能源汽车相关!浙江公示2024年度提前批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3年12月27日,浙江发改委公示了2024年度拟新增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其中与储能与新能源等相关的,共有实施类11项、预选类3项。2024年度提前批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实施类)中,储能领域相关的项目有:艾罗能源的年产2GWh储能电池及100万台光伏逆变器研发生产项目伟明盛青能源新材

  2023年,动力领域从“电池荒”转向“订单荒”;储能领域订单虽然保持较高增速,但价格腰斩;材料及设备领域,因动力与储能等下游需求市场不及预期,订单也随之锐减,开启新一轮行业深度洗牌。订单“知”冷暖。2023年,疫后经济复苏普遍乏力,电池新能源赛道亦是如此。据电池网从公司官宣、媒体报道等公

  比亚迪2024年1月1日公告,2023年12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7.746GWh,2023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50.909GWh。2023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4.1万辆,去年同期23.5万辆。2023年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302.44万辆,同比增长62.30%。

  四川自贡申报兆瓦时级聚阴离子复合磷酸铁钠电池储能系统作为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四川自贡市发改委发布公告,将申报兆瓦时级聚阴离子复合磷酸铁钠电池储能系统作为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其中提到,经核实,自贡高投综合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四川中兴能源有限公司500KW/1MWh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中兆瓦时级聚阴离子复合磷酸铁钠电池储能系统符合申报相

  100MW/500MWh!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钒电池储能示范应用项目在四川攀枝花开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8日上午,由国电投四川公司实施、总投资16亿元的攀枝花100MW/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示范应用项目在攀枝花钒钛高新区开工。这是目前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钒电池储能示范应用项目。该项目位于攀枝花钒钛高新区内,包括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车间及配套设施以及升压站,占地约50000平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协合新能源集团新型储能电池Pack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在甘肃嘉峪关开工。该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31亿元,分三期建设,整体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70亿元。据悉,协合新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四维能源(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力储能系统集成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四维能源的首个生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1日,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发布《河北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其中电力领域包含发电厂(站)和电网经营企业:(一)总装机容量不小于300MW的火力、水力发电厂(站);(二)总装机容量不小于200MW的光伏发电站、风力发电站,装机容量不小于50MW的光热发电站,装机容量不小

  浙江省用户侧电化学储能技术导则印发,适用0.4kV以上/100kW以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6日,浙江省能源局印发《浙江省用户侧电化学储能技术导则》,其中导则提出了浙江省用户侧电化学储能在建设条件与容量确定、并网、储能系统、监控系统、保护通信与控制、电能计量、防雷与接地、验收与调试、消防与安全、运行维护及退役、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导则适用于采

  四川:功率30MW或者容量30MWh以上电化学储能电站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2日,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印发《四川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试行)》,发电厂和电网经营企业、储能电站均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其中大型发电厂(站),500KV及以上变电站;县级以上电网经营企业、承担电力调度功能的供电单位;功率30MW或者容量30MW·h以上的电化学储能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8日,福建省地震局发布关于《福建省应当开展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的公告,其中指出,装机容量1GW及以上风电、光伏、储能电站等新能源基地以及30MW及以上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应当开展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此外,公告还提到,电力设施中1000米及以上档距或高10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3日,2023年广东珠海市电化学储能电站综合应急演练在金湾区举行。演练首先发现电池模组出现故障破裂、起火并有爆炸风险和人员受伤,再进行上报情况并隔离起火集装箱,随后各部门联合行动进行灭火、疏散人员、将伤员送医等工作,最后要继续观察确保不复燃。珠海市发展改革局相关

  作者:彭冠林1,2凌晓东1,2林俣洁1,2姜辉1单位:1.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2.中石化国家石化项目风险评估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引用:彭冠林,凌晓东,林俣洁,等.并列式预制舱换电站爆炸与泄爆模拟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12(11):3387-3394.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3.0515(文章来源微

  四川省目前最大的“光伏+储能”光伏电站——雅江县红星“1+N”项目I标500兆瓦光伏电站+50兆瓦/50兆瓦时储能项目,位于甘孜州雅江县祝桑乡4200米至4600米的超高海拔地区,近日时限全容量投产。该电站系2023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年平均发电量约9.17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2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3年12月29日,2024年深圳联通基站储能系统服务项目比选公告发布。公告显示,本项目现通过公开比选的方式选取1家供应商负责为深圳联通提供900个直供电基站的全套储能设备及配套改造服务、维保服务,设备及软硬件包括但不限于:额定容量200Ah或以上的铅碳蓄电池组、网管及控制装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3年12月28日,智光电气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持股51%的西都电力在广东清远市开发建设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采用高压级联型技术,由10套20MW/40MWh级联型高压储能系统组成,是目前全球最大35kV级联型高压液冷储能电站。该储能电站已首台交付,近日已完成整站的现场安装

  6家企业入围!北京燃气蓝天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储能设备供应商入围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3年12月29日,北京燃气蓝天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储能设备供应商入围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告显示,中标候选人情况如下:中标候选人第1名:北京海博思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标候选人第2名: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候选人第2名: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候选人

  北极星那个储能网获悉,2024年1月1日河南新乡市政府印发《新乡市支持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政策措施》。《措施》提出,支持算力应用及配套建设储能设施。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使用算力规模100PFLOPS以上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1000个标准机架以上的数据中心算力资源,积极支持使用单位争取省级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浦兰钧)成立于2017年,是青山实业结合其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新能源领域进行投资布局的首家企业。瑞浦兰钧主要是做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单体到系统应用的研发、生产、销售,专注于为新能源汽车动力及智慧电力储能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公司注册投资的金额20.09亿元,现已建

  14项储能、新能源汽车相关!浙江公示2024年度提前批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3年12月27日,浙江发改委公示了2024年度拟新增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其中与储能与新能源等相关的,共有实施类11项、预选类3项。2024年度提前批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实施类)中,储能领域相关的项目有:艾罗能源的年产2GWh储能电池及100万台光伏逆变器研发生产项目伟明盛青能源新材

  12月28日,在合肥市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全球商业首飞活动上,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共同开发基于亿航智能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产品的动力电芯、电池包、储能系统和充电基础设施,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助力提升合肥在全球低空经济领域整体竞争力

  2023年,高景气度电化学储能市场,带火了构网型技术。西藏、新疆、辽宁、青海等地提出按比例、强制配建构网型储能或布局构网型储能项目要求。8月份,青海格尔木昆仑建设发布格尔木鲁能构网型储能电站总承包及储能系统招标公告。10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明确支持构网型风电、构网型光伏发电、构